近日,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提出大力支持跨境电商赋能产业发展。
跨境电商已成为我国三大贸易方式之一,是外贸新业态和新引擎。如何发挥跨境电商潜力,带动产业发展,提升外贸服务能力,是稳定外贸规模、优化外贸结构的重要举措,也是塑造我国商品和服务贸易国际合作新优势的抓手。海外仓建设是相关政策和部署的关键一环。
我国跨境电商发展迅速。过去五年,跨境电商贸易规模增长超十倍。2023年,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2.38万亿元,占外贸比重达5.7%。2024年一季度,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同比增长9.6%,其中出口额同比增长14%。
我国跨境电商企业数量已超12万家,海外注册商标超3万个。跨境电商取得的成绩是数字经济发展和政策推动下的成果。
跨境电商是贸易方式数字化转型,是数字贸易的重要内容。我国四大跨境电商平台依托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而生。
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跨境电商发展的优惠政策,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最新出台的《意见》将为相关主体带来更多政策红利。
第三,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未来,需要通过政策驱动、科技赋能和金融扶持,培育跨境电商出口新动能。在政策驱动层面,需要协调中央和地方推动跨境电商发展的政策举措,统筹协调不同产业领域的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将跨境电商与产业带融合发展,同时也要考虑不同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宏观经济环境。为了避免国内外规则冲突,我们还需要积极与国际标准接轨。
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跨境电商物流保障,完善“中欧班列+海外仓”模式。我们要利用好中欧班列,推动集结中心、开放口岸、枢纽产业和枢纽城市融合发展,培育国内跨境综合服务企业,增强跨境电商平台的枢纽作用。
在科技赋能方面,跨境电商平台要加强技术创新,利用人工智能提升服务效率和能力。例如,ChatGPT、Sora等智能技术可以帮助跨境电商分析市场和消费者,寻找新用户、新需求和新场景,促进产品升级。这些技术也为海外仓建设提供了“小而精、精准化”的思路,有助于解决跨境电商“小、散、乱”的发展难题。
在金融扶持方面,我们需要为跨境电商出口和海外仓建设提供资金、信用保险、本地化融资等综合金融支持。跨境电商和海外仓作为外贸新业态,对跨境金融服务提出了差异化需求。为此,我们需要引入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提供综合、专业的金融服务。这包括进出口银行提供的政策性金融服务;国内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部门以及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国有银行海外分支机构提供的本地化金融产品;以及中信保、中国再保险等政策性和商业性保险部门开发的专门保险产品。
本网站的文章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和网友发布,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进行删除处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jmbhsh.com/xingyeremen/20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