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经开区以打造“国内一流的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为目标,聚焦光伏、动力电池、氢能、风电装备等领域,构建了较为完备的新能源产业体系。
作为国家级绿色园区,徐州经开区拥有5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以及12家省级绿色工厂,在全市位居榜首。
依托中能、协鑫、金阳、弘元新材料等龙头企业,徐州经开区打通了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动力电池产业链。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以氢能为例,2023年2月,中国首套自主研发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热电联供系统在徐州华清京昆能源公司下线。
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支持下,华清能源建立了国内最完整的25kW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产业链。该系统是一种绿色高效的热电联供综合能源系统,可利用工业副产氢发电、供热,实现零碳排放。
作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领域的先行者,华清能源与清华大学韩敏芳教授合作,实现了多项核心技术突破,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获得近百项专利。
2024年以来,徐州经开区国内首个拥有“碳足迹身份证”的中能颗粒硅产线加速建设,10万吨颗粒硅产能即将全部释放。弘元新材料一期16GW TOPCon高效电池首片下线。金阳20GW异质结基体材料项目部分投产。弗迪新能源动力电池徐州生产基地项目开建。
徐州经开区持续推进新能源产业项目建设,完善产业体系,增强产业后劲。如今,徐州经开区金凤路上的现代工厂取代了荒地,弘元光伏产业一体化项目投资152亿元,一期、二期项目已投产,今年将力争产值过百亿元。协鑫科技徐州基地和江苏中润光能总部也位于附近。
随着弘元进驻徐州,单单是徐州经开区,就汇聚了协鑫系、中润系、弘元系三大光伏巨头,同时形成了从硅料到硅片的产业链配套。
自2006年协鑫科技旗下的中能硅业落地徐州经开区,并建成国内首条千吨级多晶硅生产线后,徐州各地持续发力,成功引入和培育了协鑫硅材料、中润光能、中清光伏、弘元徐州、高新卓曜等一批龙头企业和基地型企业,以及日托光伏、太一光能等一批新兴企业。产业链也朝着“多晶硅/单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的方向不断延伸。
近几年来,徐州经开区加速推进创新平台的建设,不断强化创新驱动的支撑,加快推进关键技术的研发应用,积极打造新能源产业应用示范场景。
协鑫硅材料颗粒硅技术应用示范项目的车间内,AGV自动搬运小车在炉台林立的车间内穿梭,取代人工转运颗粒硅料。
宽敞的集控中心,4名操作人员紧盯大屏幕,实时监控、分析和调度近百台单晶炉的数据。
颗粒硅源源不断地流入装料桶,经过熔化、拉晶、切片等工序,输往下游的电池片企业。
在这里,每10万吨颗粒硅可减排二氧化碳500万吨,相当于减少300万辆汽车一年的排放量。
2021年底,风电领域全球领先的电控整合方案供应商信邦同安集团在经开区落地发展,投资成立了徐州英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各种风电用电气控制柜。
徐州英迈作为信邦同安集团旗下电气控制柜、变流柜系列产品的生产基地,持续向全球供应风电系统的“电控大脑”。
近年来,围绕新型能源和双碳全产业链开展布局,徐州经开区全力打造国际、国内知名的绿色低碳能源产业综合示范区。目前已建成先进硅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研发平台1家,省晶体硅线切及检测技术工程中心等省级研发平台16家。金阳硅业、弘元新材料、比亚迪动力电池等重量级项目相继落地,科技创新正引领徐州新能源发展的新局面。
本网站的文章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和网友发布,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进行删除处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jmbhsh.com/xingyeremen/7354.html